2019年9月6日 星期五

開始理財前的關鍵36問-為何巴菲特的價值型投資法,對投資人而言一樣行不通?


      理財諮詢過程中,會聽到一些朋友反應,看了一堆理財書籍,學習巴菲特的價值型投資,認真花了一些時間,甚至找老師繳了學費,為何最後結果還是未如預期?價值型投資一直是市場上主流的投資方法,也稱之為基本分析,主軸是  透過財報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依據公司的價值進行投資決策,而不是該公司的股價,書店內的理財書籍約有50%左右都是價值型投資為主的內容,最有名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巴菲特,其他像是彼得 林區、霍華 馬克斯等知名基金經理人,也都是價值型投資的信徒,為何一般人很難複製他們的理財方式?這問題很值得深思,我很認真的尋找答案,透過研究所的研習,與教授、投資朋友們討論,歸納出幾個可能性,提供給大家多一些參考、跟思考方向。

1.    產業分析才是王道:談到基本分析,大家第一個想到就是各式複雜的財報比率,像是EPS、流動比率、毛利率、ROE等數字,這些都是呈現公司經營過程的結果,若單憑這些數字做決策,而沒有理解整個產業跟外部環境的變化,是有可能會買在最高點,我們必須理解財報比率的數字只是經營的結果,想要了解數字後面的原因,關鍵是產業分析才是財務數字變動背後的成因,而產業分析是價值型投資最重要的核心之一,而產業分析要做的好,必須閱讀大量產業資料(包括上、中、下游產業),一般投資人在時間有限、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在這部分要企及法人、外資等專業團隊的效率,與專職投資人的時間投入,在我理解是很難達到。
2.    從效率市場假說的角度:我們理解現在是網路世代,資訊的傳遞速度,跟資訊的透明度跟過往比較好太多了,我們假如只透過財報的優異數字進行投資選擇,是無法創造超額的報酬,因為這些數字都是公開資料,按效率市場的假設,股價會在瞬間升到合理的價位,所以投資人獲利會有限,而產業分析的評估判斷會走在這數字結果之前,才能創造超額報酬。

3.    投資市場的競爭對手: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發現產業的分析研究才是關鍵,這需要大量的時間研究與經驗累積,但我們必須誠實面對一個事實,我們的競爭對手(如圖)很不幸的他們的投資決策一樣以價值型投資為主要方法之一,這些專職投資人(團隊)的時間跟經驗,是我們無法企及的,這就像跟泰森打拳擊一樣,想用對方最擅長的技術打倒對方,結果可想而知。

      教財報分析的教授曾經表示:產業分析是最難傳授與教學,只能經驗分享,因為產業不斷在變動,而公司經營階層也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經營策略,因此產業分析是要與時俱進,假如大家還是有興趣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先從股東會年報的第五章-營運概況開始研究起。(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下載您有興趣的上市公司的股東會年報,注意不是財務報表喔,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


投資股票前,100%一定要懂的四大財報架構。

投資一家公司,卻沒看過這家公司的基礎財報資料,這就像是你在一場朋友聚會上,一個不太熟的朋友突然請您拿錢出來,投資他所成立的公司一樣,聽起來有點荒誕是吧!但有多少投資人,在決策買股票前是有先看過財報的呢?   今天就簡單分享一家好公司的基礎財報資料,跟四大財報架構的簡單說明,後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