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令人不知所措、五味雜陳的2020年

令人不知所措、五味雜陳的2020年總算要過去了,我想各位都跟我一樣在年初之時,沒能想到一個前所未見的病毒、卻帶給全人類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更令我們料想不到的是,經過一整年全球疫情不但沒減緩、反而愈加嚴峻,讓我們見識到西方世界是「1%的菁英領導99%的一般人(蠢貨)」這句話的涵義,講到菁英就不得不說病毒這玩意比人類制定的法條公平多了,病毒之前人人平等,迄今美、英、法三個強國的領導人都中標了,真是不可思議,而更令人吃驚的是股市的表現急遽反轉,就像我一位女性投資朋友開玩笑的說,就像是紅毯上女星的深V洋裝,下面我總結一整年投資市場的粗淺看法,分享給各位。 

今年因為疫情的因素,全球實體經濟因為封城、各國的防疫限制令,嚴重停擺,我們可以從以下新聞事件去體會實體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
  1.  許多國家實施封鎖和限制措施,使得2020年的碳排放減少了7%,創下紀錄
  2.  封鎖30天污染物少47%,印度「恆河」水質達可飲用標準
  3. 世界工廠-大陸,因停工空污情況立即改善

身處台灣的我們很幸福,但歐美地區的疫情卻在年底愈趨嚴重,從不斷攀升的染疫人數與死亡人數可知,即便如此投資市場卻不斷創新高,實體經濟與股市脫鉤,不得不說柯斯托蘭尼在書中所說的,貨幣+心理=趨勢,而貨幣最終卻會影響投資人心理,真的是真知灼見。 在各國央行不斷印鈔之後,加上各式各樣的刺激經濟方案,聯準會甚至透過特殊目的機構收購民間債權,不管是 學貸、消費信貸、房貸,等於直接拿錢直接挹注中小企業、人民,規模之大遠遠超越2008年的QE規模,在手法上也與上次不同,這不單單只是流動性問了,只能用「打了秤陀鐵了心」來形容這次全方位、大規模的救市政策。 (參考文章: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indep/6001488) 

在疫情未確定消退之前,主要經濟體歐、美、日,都會持續這樣的政策,透過無限制的貨幣供給來穩住經濟,這一波的資金行情何時停止?而未來一年若疫苗發揮效果,疫情受到控制並消減,是否會出現實體經濟開始復甦,而股市因為價格過高、資產泡沫而展開下跌循環?出現另一側的極端情形呢?我想只能看上帝(聯準會主席)何時開始收錢吧!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開始理財前的關鍵36問,投資人在理財過程中一定不能犯的錯誤是?

投資人在理財上常見的五大誤區

從事將近10年財務顧問工作,加上要協助客戶朋友建立長期的財務規劃,必須與客戶朋友對談有關理財的話題,透過不斷討論的過程,加上個案夠多,我慢慢看到一般投資人在理財上常見的共同迷思與誤區,特別整理出投資人在理財上常見的五大誤區,除了可以彼此提醒外,相信也能幫助一些剛開始理財的朋友們能少走冤枉路,避免重蹈覆轍。

 

第一大誤區:僅憑資訊進行理財決策,大部分投資朋友在一開始投資時,其實都只憑資訊在做理財決策,舉例像是聽朋友說的內線消息、報刊雜誌報導的熱門股,或是商業雜誌刊登的績效前五名的基金,結果如何?可想而知,假如理財獲利這樣簡單,就不會有80%的輸家了,我認為一個好的投資決策的架構順序,應該是先確認大環境的景氣方向,上行還是下行,還是高檔盤整等,接者採用適合的理財方法,像是技術分析、價值型投資,或是我們音頻建議的策略,逆向操作加長期投資等,然後開始選擇理財工具,例如基金、股票、或是期貨、外匯等,確認工具後,最後才是搜集資訊解讀資訊,資訊本身不具價值,甚至公開的資訊往往是落後的,這邊分享一個我個人親身的故事,在我認識且熟悉喜愛投資的朋友當中,其中一個是股市大戶,我曾經詢問過這位前輩如何選擇賣股時機?她回答我一個耐人尋味的答案:「就是手上持股公司的利多消息,上盡各大媒體的時候,就是我賣股的時候。」我接著問為什麽?她回:「因為到這個時候,很多看媒體訊息選股的散戶,會接手我的股票,才能讓我在賣價持續維持高檔時,同時賣得掉手上大量持股,賺取最大獲利。」這個真實的案例告訴我們,單憑資訊做決策,在獲取微薄利潤時,卻需要承擔不對等的高風險。



第二大誤區:學習障礙,在我們認真學習理財時,不管是透過看書,網路部落格文章,會不自覺陷入一個迷思,以爲自己看得懂的就是對的,當我們在接收、過濾資訊時,會不自覺找與自己觀點雷同、看得懂的當作是對的,來支持自己的理財決策,但恐怖事實是這些暢銷書、部落客的內容有部分可能是錯的,卻被我們奉為圭臬,當發現有錯誤時通常為時已晚,誠懇建議大家要學習理財,要看長銷書而不是暢銷書,出版超過10年以上的理財書還能在網路上熱賣的,代表這會是理財經典書籍,書中內容的知識點大多會是正確的,雖然讀起來可能很吃力,或是看不懂的,卻是我們簡單取得正確理財知識的唯一機會,推薦三位作家的暢銷書,科斯托蘭尼、彼得 林區、霍華 馬克斯,分別的知名暢銷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選股戰略」「投資最重要的事」這三本書都非常不錯,鼓勵大家可以買書來學習,未來有機會也會有關這三本經典理財的讀書心得分享。


第三大誤區,無風險意識,舉個簡單的例子,面對3%報酬的儲蓄險跟配息6~8%的高收益債基金,多數人會選後者,因為報酬多一倍加上熱銷,但在考量風險後,前者幾乎零風險,後者的風險係數其實跟股票一樣,經過風險調整後的報酬,其實3%儲蓄險更具有投資價值,但一般人卻常常忽略風險只看報酬高低,進而做錯決策,有關風險如何量化、何謂風險調整後的報酬?可參考之前部落格文章-投資人一定要懂的理論(第13問),在風險議題上第二個常見的迷思,就是忽略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大部分投資人都有理財近視症,只看到這家上市公司的財報數字,忽略全球經濟連動,忽略系統性風險發生時,即使財報數字亮眼但股價仍會腰斬,面對風險都必須謹慎小心啊。



第四大誤區:借錢投資,關於借錢投資的誤區,很多投資大師都在書中分享他們的血淚經驗,因為借錢會導致失去耐性,而耐性卻是理財贏家必備的要點,分享我身邊一個朋友真實的個案,這位A朋友在高雄氣爆後,他認為這是一件非經濟因素的干擾,導致某家公司股價大跌,他判斷事件過後股價就會反彈,大方向是對的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他借錢融資買股,在下跌幅度與時間遠遠超過他的預期下,讓他等不到兩年後回漲的翻倍報酬,而是在不到一年內必須認賠殺出,因為借錢投資讓他沒有時間可以等待,選股對卻因為借錢投資的錯誤,讓他錯失後來驚人漲幅的獲利,非常可惜,在理財世界中總有些人想一步登天,老想快速致富,殊不知投資市場是殘酷的,想要高報酬,就必須承擔不可預期的高風險。



第五大誤區:目地與行為相違背:在財務規劃過程中,都會詢問客戶一個很重要問題,您理財的目的是什麼?常常聽到的答案是「賺錢」,這其實是理財想要的結果,並不是答案,沒有人理財想要虧錢吧?接著我繼續問:「那賺錢的目的是什麼?」通常得到的答案是退休規劃需求、安穩的獲利、創造被動收入等,這時就會發現大部分朋友理財的目的只是要長期穩健致富、安全保本,但理財行為卻是進行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遊戲,短進短出,最終虧損收場,很顯然目的與行為相違背,經過諮詢後釐清目的,選擇適當的理財策略,透過簡單的資產配置、長期投資加逆向操作,輕鬆達到複利10%以上報酬,在這裡也邀請您思考一下,您的理財行為與目的是相符的嗎?最適的理財策略,與追求最高報酬的理財方法,到底那個是您想要的呢?

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開始理財前的關鍵36問(第25問) -容易被輕忽的財報數字?

財報的關鍵數字-毛利率


我認為最適合散戶投資人的投資策略「逆向操作+長期投資」,是最能發散戶優勢、同時掌握最佳機會,當機會來臨時要如何選股?這時我們還是得從財報著手,來評估一家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也許大家最常聽到的財報數字,會是EPS、本益比、ROE,特別是ROE所謂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因為這是股神巴菲特最看重的指標,但我評估一家公司會先從毛利率開始,這也是最常被忽略的財報數字,先聲明以上三個指摽也很重要,只是我的評判標準會從毛利率開始,毛利率要夠高,才會進入名單,之後才會開始評估其他財報指標,包括最重要的產業分析,為何毛利率是最重要的關鍵數字呢?


毛利率是評估一家公司獲利能力中,最重要的財報比率,透過毛利率的高低就能進行簡單的選股動作,同產業中毛利率最高的公司通常就是我們的最佳選擇,其背後的邏輯可從下列的損益表中來說明,毛利率就是銷貨毛利除以銷貨收入的財務比率,一家公司想拉高毛利率只有提高產品售價、或降低成本,甚或兩個同步進行,才能提高毛利率,我們舉例LVCoach的包包那個品牌的售價高?而半導體產業中,台積電跟聯電那家公司的晶圓價格比較高?答案很清楚是LV跟台積電,產品價格中來自於品牌、或產品品質的優勢,對應在損益表中就是行銷成本跟研發成本,LV單價高來自於敢砸錢打品牌形象,而台積電的良率高、質量的晶圓,則因為重研發、不斷提升設備規格,才能產生質優高價的產品,高毛利率容易產生良性循環,毛利高讓公司更有資本來投入行銷、研發、設備、員工薪資等,一家好公司具備的品牌形象、技術專利、優良設備、高質量的團隊,會直接回應在服務、產品品質上,替客戶帶來更高的價值時,最終反應在產品價格上,進而創造高毛利形成良性循環。




產業龍頭股通常就是該產業中毛利率最高的個股,例如台積電毛利率44%,而聯電只有14%,手機鏡頭大廠大立光毛利率59.8%,同產業亞光只有16.3%,想像一個能力很強的工程師會選擇台積電、大立光,還是聯電、亞光呢?換言之,龍頭股不易被取代,因為高毛利能提供更優渥的薪資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更多的研發、更多的行銷預算,持續維持高強度的競爭力,當我們分散投資在各個產業的龍頭股,就能達到投資組合的效果,降低風險同時獲取合理報酬,同時這也是0050吸引投資人投資的背後原因跟價值。

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有關金融的稗官野史-全美國最危險的職業,是美國總統!?

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世界上不合理的事情很多,但以下這件不合理的事件,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在美國,美國總統是最危險的職業,美國總統被刺殺的機率大於二戰時期美國軍人的死亡率,這很不可思議吧!按道理言,這應該是全球維安層級最高的政治人物之一,怎麼可能這麼容易被暗殺?這些殺手有何通天本領,可以成功暗殺美國總統,而且還很多次,這著實很不合情理,而且好笑的是這些殺手都被說是精神異常。

 

縱觀美國歷史(不到250),曾被刺殺過的美國總統有9位,其中有四位成功,這些被刺殺的美國總統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想要拿回屬於美國政府自己的貨幣發行權,國際金融勢力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在南北戰爭前後的100多年時間裡,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覆的殊死鬥爭,多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

 

我們舉3個最有名、也是大家最熟悉的總統來舉例:

1.    廢除奴隸制度林肯總統,林肯想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發行了「綠幣」,企圖打破私有銀行家對美國經濟的控制,於是他被暗殺,綠幣被廢止。


2.    JFK 美國最受人民愛戴的甘迺迪總統,其被暗殺過程也最離奇,至今仍有超過半數的美國人相甘迺迪總統刺殺案背後其實是個超大的陰謀,對於約翰.甘迺迪被刺殺真正的原因,是他在196364日簽署了一份鮮為人知的11110號總統令,財政部以「銀」為基礎發行白銀券,以美國政府的白銀儲備為基礎,以白銀券來結束銀行家們操縱的美元體系。當然,他顯然沒有意識到誰才是美國的真正主宰,於是犧牲了。詹森(當時的副總統)上台後,總統令11110號和白銀券被廢除。



3.    雷根總統,想回復金本位制的總統,19811月,雷根上任後就要求國會成立「黃金委員會」(Gold Commission)研究恢復金本位的可行性。此舉直接觸犯了國際銀行家的禁區,1981330日,入主白宮僅六十九的雷根被一名叫辛克利的追星族一槍打中,子彈距心臟僅一毫米。



殺手被認為精神有問題。但這一槍不僅使雷根總統「清醒」過來,也打碎了恢復金本位的最後希望。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七人組成的「黃金委員會」以十五比二票的差距,否決了恢復金本位的思路,雷根總統趕緊「從善如流」。


歐洲那些金融巨鱷處心積慮想藉由掌握美元(目前最重要能源石油跟貨幣最後堡壘的黃金,統一的計價貨幣)的發行權來控制全世界,終於在1913年成立聯準會,但這些極端菁英份子沒料到的是美式的英雄主義,讓美國總統很不受控,不斷想要拿回貨幣主控權為美國人民發聲,才導致後續這麼多失控、超現實的情節。


以下提供在維基百科中的有關聯準會的資料,大家可以看看當中一些美國官員對聯準會「批評」跟「指控」的部分,相當值得玩味。


眾議員路易·麥克法登:「美聯準是世界上最為腐敗的機構之一。所有能聽見我講話(國會演講)的人, 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我們的國家實際上是被國際銀行家統治著。 有些人以為美聯準銀行是美國政府的機構。它們(美聯準銀行)不是政府機構。 它們是私有的信貸壟斷者,美聯準為了它們自己和外國騙子的利益盤剝著美國人民[102]。」(1932年6月10日,美國國會記錄12595-12603)


眾議員賴特·派特曼:「在今天的美國,我們實際上有兩個政府。我們有合乎憲法組成的政府,我們還有一個聯邦準備理事會,它是獨立、不受控制和不配合協調的政府,操縱憲法以保留給它私有的貨幣權力。這個私人寡頭政府創造我們的資金,規定流通金額,調整我們的貸款利率,這代表什麼?代表它可以控制我們的政府、經濟和福利水準。美聯準應該被廢除,將職能交還給財政部,將貨幣發行權交還給美國政府,這樣才能阻止美國政策無止境的從私人銀行和外國借款,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們不必償還破產的國債,我們的美元也不會一直膨脹下去[103]。」


眾議員查爾斯·林德柏格:「為了製造高價格,美聯準只需要降低利率,來擴張信用和造就一個繁榮的股市。 當工商業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利率環境之後,美聯準又將通過任意提高利息來中止這種繁榮。這個系統是私有的,它運作的全部目的就是利用別人的金錢來獲得最大可能的利潤。他們事先知道什麼時候製造恐慌來創造對他們最有利的情況。他們同樣知道什麼時候停止恐慌。當他們控制了金融的時候,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對他們的目的同樣有效率[101]。」


1991-1992年度美國聯邦預算案,第七章,第10頁:「聯邦準備制度不是政府的一部分[105]。」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有關金融的稗官野史-史上鉅富與戰爭。

在學習有關理財的知識時,不免要蒐集資料,其過程中不時會看到一些有趣的故事,有些內容雖然有些荒誕、且無法證實,但其中也有些故事頗值得玩味並可從中學習,陸續分享3個有趣的金融歷史故事,大家看看有趣就好,輕鬆一下!

全世界最有錢的富豪是?比爾蓋茲、巴菲特、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這些都只是檯面上(富比世排行榜)的富豪。

真正全世界最有錢的家族是非常低調的,也是國際金融圈響叮噹的人物,羅斯柴爾德家族,18世紀開始到現在他們已經富了8代,現在財富依然不斷累積當中,除了是真正的世界首富以外,這個家族也可能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甚至超越美國總統,在富人圈曾經傳頌,假如您同時收到英國女王的邀請,跟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邀請函在同一天,不用考慮就是參加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宴會,

有關這個家族的各式不可思議的傳聞多到不可勝數,譬如馬航失蹤,美國甘迺迪總統暗殺案,歷史上知名的戰爭都跟他們有關,傳說中背後的影武者。


 

但在現實中,他們的累積財富的智慧確實能啟發我們,

1.     記得要跟國王散步(當政府的財務顧問,可投資一個國家基礎建設)

2.     只投資不超過6%報酬的產業,競爭少風險低,像是紅酒莊,鑽石產業。

3.     出自這個家族的名言:只要掌握了貨幣發行權,我根本不在意誰制定法律。

4.     基於以上,羅斯柴爾德是美聯儲的最大股東(沒錯,美國聯準會不是公家單位)

5.     絕不對外公佈財產明細,他們成立的銀行基於此從未上市。



接著來說故事囉,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何崛起?

 

故事是發生在1815年的時空背景之下,一個關乎歐洲、關乎英國未來發展的關鍵戰役,戰爭結果將會對市場上的投資人造成巨大的影響,大家可以想像在一個沒有電話沒有網路的世界,重要資訊的時間落差能帶來多大財富的可能性,一位年輕有實力、充滿野心、有遠見的資本家當然不會發過這個機會,加上一個縝密的計畫執行,一個掌控世界經濟命脈的金融家族就此誕生。

 

在戰爭發生的當下,羅斯柴爾德家族早已建立自己的戰情通報系統,在英、法兩軍之間佈滿自己的眼線,隨時緊盯著戰況發展,當滑鐵盧大戰結果幾可判定的當下,戰情通報系統立即啟動,將英國即將勝利的訊息在第一時間送回英國,由內森 羅斯柴爾德(5位兄弟中老三)親自在倫敦港口接收這天大的消息,內森 羅斯柴爾德隨後在市場第一時間拋售英國公債,暗示英國即將戰敗,接收小道消息的投資人一窩蜂跟進,恐慌性拋售英國公債,在一天之內英國公債跌到只剩票面價值的5%,之後該家族傾所有資產進場接收所有跌到底的英國公債。


當正確的消息,英國威靈頓公爵戰勝拿破崙傳回倫敦,整整慢了一天,英國公債在隔天像脫胎換骨一樣,沒多久就漲回到票面價值,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滑鐵盧之役中成為背後真正的贏家,英國也不是贏家,因為從此之後英國政府最大的債主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該家族接管了英格蘭政府掌握了債權發行,甚至發明了永續公債給英國政府(不用還本金不斷付債息的債券),羅斯柴爾德家族至此開始慢慢成為全歐洲最有權勢的金融家。


 

擁有債權代表有很多含義,債權優於股權,經濟的櫥窗是股市,股票指數走在經濟之前,而股市的櫥窗是債市,債券的總市值是100兆美金,全球上市股票總市值是60兆美金,但債券是法人的市場,債券市場的變動會在股市之前,所以投資人一定要對債權債務體制有概念,跟債券的基本運作,所謂的股債平衡,跟所謂避險功能的應用(是指投資等級以上的債券喔),這以後有機會會再分享。

2020年4月23日 星期四

全球經濟的呼吸器裝上了嗎?

沒有最扯,只有更扯-油價大崩盤,史上首次跌到負值!

      真的是開眼界了,就在前天凌晨德州輕原油價格跌破負值,最低一度來到每桶負39美元的價格,引用知名魔術師的話「見證奇蹟的時刻」石油曾經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也是推升通膨的關鍵原物料,既然會出現負值,這只說明一件事-民間消費需求急遽向下,現在及未來的實體經濟將面臨大麻煩,而全球經濟的呼吸器裝上了嗎?

全球經濟的呼吸器裝上了嗎?從各國的救市政策,像是裝好裝滿,條例部分如下:(僅列出與實體經濟相關的財政政策)
美國
2.2兆美元紓困方案:
個人現金援助,年收入7.5萬美元以下,成人1200美金,孩童500美金。
擴大失業救濟金輔助範圍:延長時間最長4個月。
提供500人以下企業3000億美元的貸款,貸款上限1000萬美元,若企業於6月底前都未進行裁員,將免除部分貸款。
歐洲
德:政府擔保企業貸款80%,頒布6000億歐元穩定基金,4000億擔保公司債務,1000億入股營運困難公司
英:政府將為因疫情無法工作的僱員支付80%工資。
日本
中小企業特別貸款1.6兆日圓,個人的無息貸款,研議擴大財政刺激的減稅與現金券方案,阻止經濟大幅下行
台灣
防疫紓困加碼至1500億,艱困企業員工薪資輔助4成,服務業、觀光業、製造業,司機及自營工作者,816億規模,目的:穩住192萬就業人口。
貸款額度加碼:降低勞工貸款利率,規模500億,中小企業低利貸款2000億,中型企業2000億,專案貸款700億,航空業500億,海運300億專案貸款。

      細看救市政策的內容,發現很多是直接挹注實體經濟,簡單說就是直接給人民錢,或是透過企業轉給人民,政府擔保企業貸款,讓企業持續有資金活水維持正常流動性,在過去是先有金融危機,才有無薪假,金融去影響實體經濟,這次是先有無薪假,去引發後續可能的金融危機,上述的救市政策很顯然是避免無薪假、失業人口的急速增加,接著消費力減弱影響實體經濟,看到這一連串吃卯糧的紓困政策可以感受到上級政府對這次疫情的恐慌,因為當金融經濟崩盤,回頭再反噬實體經濟,其下滑的力道可能是無法想像。
      這樣大灑錢的呼吸器真的有效嗎?從我感受到的日常生活的變化,平常會去的連鎖平價壽司店,假日用餐時間都要排隊,現在假日不到三成消費者用餐,國泰航空的會員信件告訴我取消96%的航班班次,原本每月油錢約4000元現在則不到2000元,因為假日沒了出遊行程,這都是為了避免被感染而自然降低了消費,而非必要開支在「預期心理」的影響下,也降低消費慾望,因為我們想多留點現金在手上,擔心萬一疫情持續,會影響我未來收入減少的「預期」,疫情能否控制下來讓大家生活回到正軌?而特效藥跟有效疫苗的發明才是關鍵,下圖時間軸我們可以理解各國政府在做的事,一是加速疫苗的開發儘速提前完成,二是期待紓困奏效,延後實體經濟去影響金融的時間點,理想狀態下當兩方交集,以許能避開這次疫情引發的金融危機。
      位高權重的大人物們,如何看待關乎人命的呼吸器與經濟的呼吸器熟輕熟重?老百姓們無從得知,但感覺這所費不眥的經濟呼吸器產出速度反倒是快很多,難以想像這些上兆上億的資金怎麼能如此輕易產出?近期有些文章或影片會以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甚或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疫情進行對比,預測這次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可能影響,我個人覺得不甚恰當,因為時空背景相距很大,相較過去金本位的貨幣體制,不同於現在的法定貨幣體制,讓當今政府財政單位與央行像是開了外掛、擁有超能力,有能力去影響一切經濟所及的範疇。

      未來金融股市是否會因疫情關係反轉向下,沒人能猜得準,這讓我想起大師柯斯 托蘭尼那獨一無二的數學公式2x2=5-1,市場不會是2x2=4這麼直接簡單,而是繞了一圈,股市讓我們永遠都猜不透。

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當下全球疫情愈發嚴重,但為何全球指數仍能逆勢反彈?

混沌不明的時局,現在分批進場真的是好策略嗎?

近月全球疫情不斷加劇,確診與與死亡人數不斷上升,伴隨而來對全球經濟的負面衝擊,失業率攀升、全美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創新高、消費緊縮、裁員無薪假等,唱衰經濟熊市來臨等各式負面消息佔領媒體版位,但主要市場的股票指數卻硬生生反彈30~40%,包括台灣股票指數,發生了什麼事?我們試著透過幾個問題,嘗試找出可能的脈絡。

1.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是否造成影響?答案是肯定,從消費遽減,航空旅遊、餐飲、油價崩跌等。
2.這影響會多久?範圍多大?一般人無法估量,目前而言似乎看不到盡頭,原因是此病毒前所未見,傳染力強、病毒變異等無法捉摸,疫苗、特效藥能否成功都是未定數,或者說是遠水救不近火,等待疫苗發明出來,全球經濟可能已哀鴻遍野。

3.疫情嚴峻的狀況下,會影響股價指數嗎?從3/18~4/10的指數反彈來看,似乎疫情與金融市場漲跌無關,這段時間疫情只有更糟、更慘,但全球指數卻反彈40%以上(以技術分析面而言,很合理的跌深反彈)這段時間股市反彈跟市場消息的極端,讓我想到歐洲股神在其大作的一段話,「證券市場的反應常常像醉鬼一樣,聽到好消息時哭,聽到不好的消息卻笑了」

4.接著我們要問,因疫情而被影響的實體經濟,在不斷下滑,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嗎?當然會,多久會開始產生影響?無前例可循,一樣沒有答案,過去的金融泡沫大多是金融問題引發,接著實體經濟受到影響。


5.政府的救市政策能發揮效果嗎?各國政府目前一系列的救市手段,目的就是為了阻斷因疫情影響的實體經濟,連動到金融市場,引發一連串的金融危機(如上圖),例如高收益債違約問題,截斷因疫情引發的金融危機,這些貨幣跟財政紓困是否有效?我想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圖列美國救市政策的資訊,圖片來源出處 財經M平方)

在以上一系列的問題,都無法明確的狀況下,很多的理財部落客、專家等,所建議的理財策略採分批進場(如下圖)是一個好的策略嗎?我們先大膽假設,因疫情而被影響的實體經濟比預期來的更久、更深遠,終究影響金融市場,當熊市真的來臨,這樣的策略會面臨的問題,假設從10年均線的9100點繼續下探,按過去2000年網路股泡沫,還有2008年的金融海嘯,從開始下跌到漲回10年均線,短則2年,長則4~5年,這麼長的時間忍受資產減損的心理壓力,而這策略口中設定的閒置資金,如何確保這麼長的時間內,不會產生非預期的額外支出?或是不可預期的收入減損(減薪、無薪假)當發生時,難保股價還沒漲回來,就要被迫認賠出場,當一切混沌不明的時局,不可不慎啊!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比新冠肺炎更可怕的金融未爆彈?

高收益債會是全球最大的龐氏騙局嗎?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個人從不推薦「高收益債基金」類的投資工具,甚至在兩年前的課堂上就常常唱衰這工具有可能會引發新的金融危機,接下來我從兩個面向分享我對這工具的看法,一是此金融商品的本質說明我為何不推薦?(應該是說討厭)二是為何有可能造成金融危機?

一、    所謂「高收益債」背後所連結的就是非投資等級債券,也稱之垃圾債券,所謂「垃圾」白話文就是大家不想要的叫垃圾,公司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管道一個是股東出資,另一個是銀行借貸,第三個是發行公司債,債信良好的公司發行公司債有很多好處,可能資金成本更低(借款利率)或是借款時間可以更長,不用擔心銀行抽銀根,而債信不良倒債機率高的公司所發行的公司債就是垃圾債(信用評等在BBB-以下的),但因為信用不好,要在市場上吸引到資金就必需拉高借款利率才能順利借到錢,利率高所以被包裝成「高收益」,到這邊是高報酬高風險沒問題,但變成基金我們可以發現,原本票面利率高達14~18%的公司債,到終端投資人手上變成5~7%的收益率,但卻必須承擔14~18%的風險,低報酬高風險,原因很簡單,從下圖可以發現,資金提供者與資金需求者(創造收益的發債公司)距離很遠,中間的理專、銀行、基金公司、收購債權的公司都要分一杯羹,他們賺到沒風險的手續費,一般投資人則需承擔與報酬不對等的風險,這就是我認為此工具不值得推薦的主因。


二、這些債信不良的公司債,經過層層包裝變成吸引人的金融商品,強調每季、每月領息,這跟2008年引發金融海嘯的次級房貸非常類似,差別只在於一個是一堆個人房貸的債務,現在是一堆公司的公司債務,其共同點就都是信用不佳,隨時有可能倒帳,之後有紀錄片說這債權債務包裝過程是「將垃圾變黃金」08年之前因為美國房價狂升導致這一波次級房貸的市場,而這一次則是大環境的QE,各國央行降息加狂印鈔造成熱錢太多,錢多到不知道要去那兒?造成不良公司債濫發的溫床,當降息循環過程,這些公司用新債還舊債,債息還會變低,何樂不為?所以我認為在升息循環階段會改變,反向利息愈來愈高,最終還不出利息造成倒債,債信危機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引發金融泡沫,很顯然這套劇本沒有發生,因為美國頁岩油的技術,成本拉動的通膨不見了,讓這次升息循環平緩很多,從下圖比較很明顯看得出來,與上一次景氣循環的比較,緩慢的升息讓這些信用不佳的公司,有時間爭取到喘息的空間,自我進行調整,延緩債信危機的發生。

      
       但現實是殘忍的,套句俗話「出來玩遲早要還」這次武漢肺炎引發的全球消費市場大停機,讓這些不擅經營債信不良的公司面臨大麻煩,一是投資人抽銀根,我們清楚知道高收益債不像一般政府公債具有避險功能,基本上與股市齊漲齊跌,我們從下圖08年金融海嘯高收益債基金的線型,跟最近一波下跌的線型來證明高收益債跟股票一樣,當經濟體景氣下滑,會跟著下跌,當基金下跌會引發贖回潮,當金主投資人不再供應資金,這些公司無法再用新債還舊債,加上新冠肺炎影響實體經濟,公司更難經營連利息都還不出來,而這些原本就債信不良的公司本來就不在銀行標準可借貸的範圍,在這危急時刻更難籌資,可能的劇本就是像08年一樣造成流動性的金融危機,引發一連串的倒閉潮,開始景氣的向下循環。


台灣投資人又是全球最愛買高收益債的國家,連同投資型保單連結高收益債基金,有高達1.2兆台幣規模著實驚人,不得不佩服金融業的行銷包裝,垃圾=高收益,把風險高的垃圾債券基金包裝成看起來很安全的「固定收益商品」

高收益債會是全球最大的龐氏騙局嗎?投資人每月收到的利息到底是這些公司努力經營賺來的獲利,還是用新債的借款本金來償還呢?who knows

PS「龐氏騙局」就是一般常說的資金盤,套路就是後金補前金的概念,創造每月都可以領利息的假像,其實您領的利息就是您的本金,或是後面加入成員的本金。

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投資人前所未有的挑戰?

      自從武漢肺炎在中國爆發開始,接著全球疫情在不斷擴大的狀態下,不管有沒有在投資的朋友們,農曆年後大家的生活,我想只有一個「悶」字可以形容,而投資人因為疫情對經濟影響程度未知的恐懼,在害怕未知的情緒不斷持續累積下,在過去兩週大爆發,全球主要股市連續跌幅超過20%,從下列圖表美、日、歐全球指標性的股市,完全符合投資市場緩漲急跌的特性,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把過去三年(2017年始)累積的漲幅一次跌回去,投資人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基本面技術面各項指標現在看起來像是一團迷霧,看不到未來的方向?



    投資人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年前1/23我在FB粉絲團分享債券大師Dan Fuss的觀點,如履薄冰的世界經濟,提醒朋友們要戒慎恐懼,從線型也很容易理解,在連續11年的多頭後現在已經是相對高點了,從利率停止升息到降息,美國ISM指數連續四個月低於50,一些相關訊號已經出現,那時我在課堂分享幾個可能引爆股市反轉的因素,像是不良公司債過度濫發引起的倒債危機、美中貿易戰、ETF蓬勃發展所推升的資產泡沫等,經濟循環的過程總是有跡可循,但這次卻是在景氣高點、如履薄冰的全球經濟,第一次遇到從未出現的新病毒,到疫情失控,引發一連串的對實體經濟、投資人心裡的影響,此時疫情所造成的有形無形的經濟損失,專家們都無法估算吧,加上此次病毒的不可控性、對未知的恐懼、群體投資人心理,對投資人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現在對未來市場進行預測是很蠢的事,所以用小字補充陳述僅供參考,貨幣加心理等於趨勢,目前投資人濃厚的恐慌心理凌駕一切,但恐慌總會過去,回歸基本面後,總體經濟環境並未如想像中差,加上各國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再啟,延長景氣循環的可能性是存在,貨幣終究影響投資人心理,待疫情受到控制或疫苗問世,股市將有在再次回檔高點機會,出現少見的第四個上升段(葛蘭碧法則)第二個可能就是出現逃命波,未破前高點再次下跌來到真正的熊市市場,以上一切都只是粗淺的推斷,建議保守為主軸,小筆資金投入即可,現在是老手才能獲利的市場,回到前文戒慎恐懼、如履薄冰才是王道。

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開始理財前的關鍵36問(第24問) -如何挑選一本好的理財書?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更遠

在跟朋友交流分享一些理財知識時,常有朋友詢問我如何自學增進自己正確的理財知識?我都會回說,透過閱讀一些理財大師的經典書籍會很有幫助,相信現在因為疫情關係,很多人假日宅在家,其實是個進修看書的好時機,牛頓就是在倫敦大瘟疫時,學校停課的兩年時間透過自學發現三大運動定律與地心引力,所以防疫期間也可生活過得很充實。

如何挑選一本好的理財書?在此分享我的一些方法供各位參考,書局排行榜的暢銷書一定不買,特別是新出版,因為有些排行榜是可以買的,進榜不等於一定是好書,這種書的內容通常會有錯誤的觀點,第二個作者是某某領域的專家,或是某金融單位的經理人等,這種書我認為作者觀點不可能客觀,背後通常都帶有推廣某些金融商品的目的性,所以內容會很狹隘,且不夠客觀,這些書通常淺白易懂,這也是一般人看書學理財最大的盲點,以為看得懂就是對的,殊不知理財書有一半左右傳遞的知識跟觀點是錯誤的,問題是您可能無法分辨對錯。

那好書怎麼找?我的邏輯頗簡單,就是看這本書的初版日期距離現在是否超過10年,假如超過10年這本書還在書局架上,那可能就是經典好書,代表書中的內容經得起時間考驗,且表示很多投資老手在推薦,所以市場需求才會一直存在,出版社就會一刷再刷,書局也才會空出位置擺放這本書,買長銷型的暢銷書就對了,這些書內容觀點都會是正確的,大師們分享的經驗也都非常值得學習,內容可能有點艱深,看不懂可以上網找資料,很多理財部落客都會分享這些經典書的閱讀心得,接下來我就介紹幾本不錯的經典書籍。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歐洲股神科斯 托蘭尼,原始初版是1999年,作者寫完這本書後就過世了,台灣是2010年第一版,這是我個人最推薦的理財書,言詞易懂但又富含深意。
「選股戰略」:號稱擊敗巴菲特的經理人彼得 林區,這是價值型投資法的經典之作,1989年初版,這是少數基金經理人退下來寫書,還能說出大實話,內容很精彩。
「投資最重要的事」:橡樹資本創辦人霍華 馬克斯,與巴菲特齊名的投資大師,很艱深但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書中很多觀點都非常犀利。                                  
「漫步華爾街」:作者墨 基爾,被動型基金的奉行者,偏好0050指數型基金投資人一定要看的財經典,出版到現在超過40年。

以上四本書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假若您能悟透這些書中重要的觀點與價值,絕對能讓您在投資上趨吉避凶穩健獲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我們看得清看得遠。

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開始理財前的關鍵36問(第23問-下) -投資最重要的理論-CAPM,該如何應用?

此模型最基本的邏輯是,承擔因分散投資而消除的風險,並不能提高報酬。想要提高長期報酬,就必須提高無法因分散投資而消除的風險~墨 基爾(漫步華爾街作者)


     CAPM這個理論能帶給我們的啟發跟應用是什麼?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CAPM的資本市場線與投資組合理論(效率前緣)的交叉點,這交叉點可以說明在合理風險下,證券組合所能創造的最大報酬,簡言之就是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實務上而言就是指數型基金0050的投資組合。
      接續看下圖,我們可以發現在CAPM推導的理論下,若要提高報酬就必須承擔多餘的風險,才能得到風險溢酬的價值,在圖中風險往右增加,縱軸的報酬跟著提高,在理財暢銷書「漫步華爾街」作者如是說:「此模型最基本的邏輯是,承擔因分散投資而消除的風險,並不能提高報酬。想要提高長期報酬,就必須提高無法因分散投資而消除的風險。」CAPM告訴我們追求合理市場報酬即可(跟大盤亦步亦趨的指數型基金即可)因為繼續提高報酬,就必須提高風險,那這多餘的報酬就沒特別意義了,因為那是承擔多餘的風險換來的CAPM模型要告訴我們的就是追求合理市場報酬即可(跟大盤亦步亦趨的指數型基金即可)
    實務上基金的報酬一定要贏過大盤才合理,才能顯現基金的價值,不然投資0050即可,因為0050無需專業經理人管理,所以沒有投資基金所需的手續費跟管理費的成本,光是交易成本2~3%的消除,就能讓指數型基金在基礎上立於不敗之地,因爲CAPM理論發展跟事後驗證多數基金經理人無法打敗大盤(約80%的基金輸大盤指數)所以這幾年指數型基金蓬勃發展成為最搶手的工具之一,也就理所當然了,當我們懂得ETF工具背後理論真正的涵義,也就能理解為何ETF 熱賣的關鍵因素,因為ETF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其實是很有效率的投資工具。

      最後我們來討論工式中貝他值-的應用,所謂值的高低就是衡量該個別證券與大盤指數之間的相關程度,假設A股票(例:大立光)的值是2,代表的是當大盤漲10%,則A股票就會漲20%,當值等於1時表示跟大盤齊漲齊跌,像是0050ETF值就是1,而台灣最大權值股-台積電也會接近1,換言之就是產業、個股與經濟景氣循環相關性的衡量方式,簡單用下圖舉例,便當店跟金礦咖啡店在景氣下滑時,那一間店的營收較容易受到影響,相當然爾是金礦咖啡,原因很簡單景氣不好時,飯還是要吃但下午茶點心非必要花費,所以金礦咖啡的值高於1,而便當店則是小於1

     
     貝他值概念應用在投資上,在景氣高點時可以選擇值小的個股或產業,萬一股市突然反轉,跌幅一定相對較小或是抗跌,反之在景氣上升階段,股市開始飆就可以選擇高值的個股,享受高獲利的快感,獲取我們想要的高報酬,日常生活中,則可以思考自身工作所處產業的值,像是麥哥我在前一個工作是廣告相關產業,很明顯是高值的產業,當SARS跟金融海嘯時,很明顯衝擊很大,反之像是老師或是些傳統產業的值就很低,就不用擔心這些,透過財務知識的學習知道這層道理後,在人生重大財務決策上就能避開過度樂觀、或是對未來過高預期的收入期待,減損不必要的損失,有了值的概念後並加以應用,就能協助我們人生漫漫長路上的財務管理更能夠趨吉避兇。(End)


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開始理財前的關鍵36問(第23問-上) -投資最重要的理論-CAPM,該如何應用?

在投資組合中加入無風險性資產後,會讓我們的投資更有效率

      我們在201911月花了蠻多篇幅(13~15)討論了基金與其背後的投資組合理論,當中有提到近年很紅的投資工具-ETFETF近年的迅速發展,規模來到4兆美金以上,為何一個無需人管理、被動投資的基金,會如此火紅?其背後的理論依據就很值得討論了,ETF依據的理論就是非常著名的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是以投資組合理論為基礎,發展出更完整、更簡化的投資模型,CAPM的3位經濟學家跟馬可維茲在1990年同時獲得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表彰他們的研究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但我認為他們研究的理論對金融界的業務擴張,才是最大的貢獻,創造了龐大的金融產業供應鏈與工作機會,我們所熟知的共同基金、指數型基金,都是奠基在他們得獎的理論基礎之上。

      在說明CAPM之前,我們複習一下投資組合理論,在考量投資過程中風險跟報酬的變因之外,再加入一個資產間的相關係數變因,可發現透過兩種以上資產投資的組合,可組合出對投資人最有利的結果,能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來提高報酬,而CAPM則是再加入無風險性資產的組合來進行模擬,嘗試得到不同的結果,公式如下。

      CAPM把無風險性資產「Rf 加入投資組合中(公式中Rf就像是定存利率,或10年公債殖利率等,都是無風險性的報酬率)而所謂的市場預期報酬率E(Rm)其實就是股市的長期平均報酬率,台股長期統計約落在5~6%,美股道瓊約6~8%左右,E(Rm)減掉Rf =風險溢酬。

      換言之,假設定存利率是2%,市場預期報酬是7%,那風險溢酬就是5%,也就是下圖中縱軸中Rf ERm)的距離,而風險承擔就是橫軸的標準差,圖中藍色的線是資本市場線(CAPM推導的投資組合)可以發現在同樣風險下,CAPM的報酬-C點 比投資組合的D點略高一些,可以說明在投資組合中加入無風險性資產後(債券類的安全資產) 會讓我們的投資更有效率,在低風險下,追求較高報酬。

      CAPM這個理論能帶給我們的啟發跟應用是什麼?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CAPM的資本市場線與投資組合理論(效率前緣)的交叉點,這交叉點可以說明在合理風險下,證券組合所能創造的最大報酬,簡言之就是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實務上而言就是指數型基金0050的投資組合。(未完待續)

投資股票前,100%一定要懂的四大財報架構。

投資一家公司,卻沒看過這家公司的基礎財報資料,這就像是你在一場朋友聚會上,一個不太熟的朋友突然請您拿錢出來,投資他所成立的公司一樣,聽起來有點荒誕是吧!但有多少投資人,在決策買股票前是有先看過財報的呢?   今天就簡單分享一家好公司的基礎財報資料,跟四大財報架構的簡單說明,後續文...